在熱軋廠高節奏生產環境下,層流冷卻輥道作為板帶質量控制的咽喉環節,其穩定性直接關系著成材率與產能釋放。隨著熱軋廠窄、薄規格生產比例的提升,M5段內冷輥冷卻效能不足引發的快換板變形問題逐漸凸顯;受限于原有快換板結構設計,高速軋制時冷卻不均導致局部熱膨脹超標,輥道標高異常波動達±5mm,造成板帶咬入夾送輥前發生彈跳廢鋼。僅兩個月時間,因彈跳問題引發的非計劃停機達12次,廢鋼損失超200噸。
經深入研究發現,內冷輥冷卻不到位、快換板變形等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。從設備設計角度看,內冷輥的冷卻通道設計存在缺陷,管徑過小且布局不合理,冷卻液流動不暢,導致冷卻效率低下。同時,快換板的材質選用未能充分考慮高溫環境下的性能要求,熱穩定性較差,在持續高溫作用下極易發生變形。
面對這一制約產線高效運行的“卡脖子”難題,熱軋廠設備管理室聯合軋鋼作業區成立專項攻關組,通過現場實測數據的交叉驗證,鎖定快換板冷卻不到位變形嚴重這個癥結,創新推出“分體式方案+材質優化”解決方案。通過優化結構,采取快換板分體式設計,避免了中間連接板冷卻不到位變形拱起問題;此外對快換板的材料進行升級,采用耐熱合金,使高溫變形量降低70%。
在設備改造完成后,輥道標高穩定性實現顯著提升。通過持續監測發現,改造后穩定控制在±2mm以內。
標高穩定性的改善,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生產的廢鋼難題。改造前,因快換板變形引發輥道標高異常,致使窄薄規格板帶彈跳無法正常咬入卷取夾送輥,每月廢鋼次數平均達到3次。而自改造投用至今,此類廢鋼現象已徹底歸零,生產連續性得到有力保障。
隨著設備功能精度的提升,軋制速度上限也將進一步突破,為產能釋放創造更大空間。值班主任感慨道:“現在生產過程中終于不用提心吊膽盯著板帶彈跳廢鋼問題了!”這不僅是一組備件的升級,更標志著生產控制模式從“被動應急”向“主動可控” 的重要轉變,為后續高效生產奠定堅實基礎。
未來,熱軋廠將持續監測層流冷卻輥道設備狀態,建立完善的設備維護體系,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。同時,不斷收集運行數據,進一步優化改造方案,提升設備性能和穩定性。還將加強技術創新,探索更先進的冷卻技術和材料,為熱軋生產的高效、穩定運行提供有力保障。